1. 首页 > 宝宝起名

姓氏堂名锦集

在为自己或家人取名字时,选择一个有意义且吉祥的名字至关重要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姓氏和堂名的搭配不仅可以彰显家族的尊严和传统,还可以为个人带来好运和福气。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姓氏堂名大全,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名字。

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家族的荣耀和传承,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家族的姓氏至关重要。在起名时,如果能够结合个人的姓氏和传统堂名,不仅可以凸显家族的尊严,还能够为个人的命运增加一份好运。因此,了解姓氏堂名大全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在选择堂名时,可以根据自己的命理五行和生辰八字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吉祥堂名。堂名的选择不仅要符合个人的五行属性,还要遵循传统文化的规范和意义。选择一个具有美好寓意的堂名,可以为自己的命运和事业带来好运。

姓氏堂名大全查询可以帮助大家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名字组合。无论是为新生儿取名还是为自己改名,都可以通过参考姓氏堂名大全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名字。记得在选择名字时,考虑自己的家族传统和个人命理,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一份好运。


你知道自己姓氏的堂名吗

九十五个堂名1、 天水堂(尹、秦姓等) 2、 彭城堂(钱、刘姓等)3、 陇西堂(李、彭姓等) 4、 颍川堂(钟、陈、赖姓等)5、 河南堂(方、邱姓等) 6、 河东堂(吕、聂、薛姓等)7、 高阳堂(许姓等) 8、 鲁国堂(曾姓)9、 谯国堂(戴姓等)10、武陵堂(华、龙姓等)11、东海堂(何、徐姓等) 12、范阳堂(卢、邹姓等)13、江夏堂(黄、喻姓等) 14、荥阳堂(潘、郑姓等)15、京兆堂(宋、舒、康姓等) 16、汝南堂(蓝、周姓等)17、扶风堂(马、万姓等) 18、延陵堂(吴姓)19、太原堂(王、霍姓等) 20、吴兴堂(沈、施姓等)21、南阳堂(韩、邓姓等) 22、弘农堂(杨姓)23、清河堂(张、傅姓等) 24、济阳堂(陶、蔡姓等)25、河间堂(凌、章姓等) 26、高平堂(范姓)27、豫章堂(罗、湛姓等) 28、安定堂(胡、梁、伍姓等)29、下坯堂(余姓)30、兰陵堂(萧姓)31、博陵堂(邵、崔姓等) 32、西河堂(毛姓)33、晋阳堂(唐姓)34、冯翊堂(吉姓)35、上谷堂(侯姓)36、江陵堂(熊姓)37、内黄堂(骆姓)38、渤海堂(高姓等)39、会稽堂(夏姓等) 40、紫荆堂(田姓)41、上党堂(樊姓)42、平阳堂(巫、饶姓等)43、琅琊堂(申、诸姓等) 44、武威堂(廖姓等)45、盐官堂(翁姓)46、惇典堂(秦姓)47、陈留堂(伊姓)48、顿丘堂(葛、司姓等)49、武城堂(曾、索姓等) 50、平卢堂(邰姓)51、广平堂(游、贡姓等) 52、新蔡堂(郦姓)53、梨阳堂(桑姓)54、敦煌堂(幕姓)55、东阳堂(习姓)56、新安堂(古姓)57、鲁国堂(曾、颜姓等) 58、三省堂(曾姓)59、临海堂(戈姓)60、梨阳堂(都姓)61、丹阳堂(广姓)62、巨鹿堂(魏姓等)63、山阳堂(养姓)64、祟贤堂(秦姓)65、三槐堂(王姓)66、圣裔堂(孔姓)67、至德堂(吴姓)68、汾阳堂(郭姓)69、诗礼堂(孔姓)70、淮阳堂(江、彭姓等)71、沛国堂(朱姓)72、河内堂(练姓)73、庐江堂(何姓)74、百忍堂(张姓)75、金鉴堂(张姓)76、中山堂(郎、刘姓等)77、长沙堂(刘姓)78、德星堂(陈姓)79、四知堂(杨姓)80、栖霞堂(杨姓)81、让德堂(吴姓)82、三高堂(何姓)83、儒雅堂(何姓)84、陈郡堂(谢姓)85、会稽堂(夏、谢姓等) 86、东山堂(谢姓)87、宝树堂(谢姓)88、注礼堂(戴姓)89、六桂堂(方姓等) 90、香山堂(白姓)91、始平堂(冯姓)92、乐安堂(蒋姓)93、千乘堂(倪姓)94、平原堂(常姓)95、雁门堂(童、田姓)注:1、绝大部分堂名是古代地名。

2、有几个姓同堂名的,也有一个姓几个堂名的。

求百家姓各家堂号!有些姓氏有几家,越多越好,百度上有,却是分散的,一家家的查太麻烦。有谁知道的比...

百家姓堂号01.济阳堂:丁、卞、江、柯、却、陶、庾、蔡。

后汉设济阴国,晋改济阳郡,在山东定陶县地。

02.西河堂:卜、林、卓、宰、靳。

汉时的郡名,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,即山西离石县。

03、河南堂:于、山、方、毛、元、平、向、利、邱、俞、陆、褚、廉、种。

今河南阳县。

04、东鲁堂:孔。

孔子生于鲁,地因人而名,故叫东鲁。

05、雁门堂:文、田、童、农。

战国时为赵地,汉为郡,地当山西旧代州,宁武以北及朔平、大同一带。

06、陇西堂:牛、辛、李、时、彭、董。

秦郡名,地当甘肃旧兰州、巩昌、秦州诸府。

07、天水堂:尹、皮、艾、狄、桂、秦、庄、赵、严、上官。

汉时郡名,在甘肃渭县境,即今伏羌地。

08、平阳堂:仇、汪、巫、来、常、凤、管、卫、欧、饶。

三国魏郡名,在山西临汾县境。

09、吴兴堂:水、尤、沈、明、姚、施。

三国吴郡名,今浙江省吴兴地。

10.太原堂:王、羊、祁、易、武、祝、宫、温、霍、阎、尉迟。

太原、汾州二府及保德、平定、忻州各地。

11.高平堂:巴、范。

汉时国名,今安徽省盱贻县境。

12.南阳堂:白、束、呼、姬、许、隆、叶、翟、韩、乐、邓。

秦时郡名,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。

13.京兆堂:申、史、宋、别、冷、杜、车、宗、段、计、韦、晁、郜、浦、象、康、舒、雍、寿、酆、黎、皇甫。

汉三辅之一,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。

14、渤海堂:甘、封、高、欧阳。

汉郡名,地领河北省河间、沧县、安次各地,南至山东吴棣境。

15、汝南堂:左、言、汝、周、南、殷、商、梅、廖、袁、蓝。

汉郡名,地辖河南旧汝宁、陈州二府及安徽颍州府。

16、武陵堂:冉、华、龙、龚、顾。

汉时郡名,今湖南省常德县地。

17、上党堂:樊、包、尚、连、鲍。

秦时郡名,在山西东南部,今长子县境。

18、陈留堂:伊、阮、虞、谢。

汉时郡名,晋为国,今河南陈留县,后移至开封。

19、上谷堂:成、侯、冠、荣。

秦郡名,地辖保定、易州、宣化、顺天诸府,均在河北省。

20、沛国堂:朱。

汉时设郡,后汉改国,在安徽宿县境。

21、晋阳堂:匡、唐、景。

秦汉时县名,今山西太原地。

22、新安堂:古。

三国吴郡名,在浙江省淳安县。

23、武威堂:石、安、贾。

汉武帝时郡名,即甘肃省武威县地。

24、乐安堂:任。

南朝宋郡名,隋废,在山东广饶县。

25、冯翊堂:吉、雷。

汉时郡名,为左冯翊辖地,即陜西大荔县地。

26、中山堂:仲、汤、蔺。

春秋时国名,属北狄鲜虞国地,今河北省正定县境。

27、西平堂:池。

东汉郡,今甘肃西宁县。

28、安定堂:伍、胡、席、梁、程。

汉时郡名,在甘肃旧平凉、固原、泾州境。

29、东海堂:有、茅、徐。

汉时置郡,地当山东兖州东南,江苏邳县以东。

30、河东堂:旅、薛、裴、储、聂。

秦时郡名,即山西西夏县地。

31、下邳堂:阙。

后汉时国名,即江苏邳县地。

32、延陵堂:吴。

春秋时吴邑,季札受封延陵,今将苏武进县地。

33、庐江堂:河。

汉时郡名,在安徽庐江县境。

34、北海堂:邢、郎。

汉郡名,东汉改国,地领山东益都以东至掖县一带。

35、平陵堂:孟。

春秋时齐邑,今山东历城县境。

36、彭城堂:金、刘、钱。

汉郡名,今江苏铜山县地。

37、清河堂:房、傅、张。

汉时郡名,地当河北清河、故城、枣强、南宫诸县及山东清平、恩县、冠县、高唐、临清、武城一带。

38、东平堂:花。

汉国名,即山东省东平县。

39、博陵堂:邵。

晋国名,后改郡,今河北省安平县境。

40、山阳堂:岳。

汉郡名,故城在河南修武县,曹丕篡汉,废献帝为山阳公。

41、荥阳堂:昌、潘、郑。

战国时韩地,今河南省荥阳、成皋一带。

42、临海堂:屈。

三国吴,分会稽东部置临海,在浙江省,旧称台州。

43、范阳堂:邹、简、燕。

古郡名,即今河北省涿县地。

44、齐郡堂:查、晏、覃、富、谭。

汉时郡名,后改为国,今山东临淄地。

45、高阳堂:纪、耿。

汉时县名,今河北省高阳县地。

46、敦煌堂:洪。

汉时郡名,今甘肃西部敦煌县。

47、魏郡堂:柏。

春秋时国名,在山西芮城县境。

48、扶风堂:马、班、禄、万、鲁。

隋时置郡名,今陜西省扶风、凤翔一带。

49、千乘堂:倪。

汉时郡名,在山东地城、益都一带。

50、会稽堂:夏。

秦郡名,地当江苏东部、浙江西部,即今绍兴。

51、河内堂:荀、司马。

汉郡名,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,今武陵、沁阳一带。

52、广陵堂:贡、盛。

汉国名,后改郡,今江苏都县地。

53、薛郡堂:海。

秦时郡名,地辖山东西南部、江苏东北部。

54、河间堂:凌章詹。

汉国名,后魏改郡,在河北献县及河间一带。

55、南昌堂:涂。

汉县名,在江西南昌地,洪州涂氏为豫章望族。

56、豫章堂:罗。

汉郡名,在江西南昌县地。

57、颍川堂:陈、邬、赖、锺。

秦郡名,地辖河南旧许州、陈州、汝宝、汝州诸府,盖指颍水流域。

58、护国堂:逢、边、戴、稽。

春秋时陈焦邑,今安徽省亳县地。

59、余杭堂:隗。

隋郡名,唐复为杭州,今浙江杭县。

60、汾阳堂:郭。

汉地名,唐并入阳曲,在山西省,唐将郭子仪受封于此,因而名传。

61、琅瑜堂:符、云、诸葛。

秦郡名,地辖旧山东兖、音、沂、莱四府,后汉为国,在临沂县境。

62、广平堂:游、贺、谈。

汉郡名,后改为国,今河北鸡泽县地。

63、江夏堂:费、黄。

汉郡名,在湖北云梦境。

64、辽西堂:项。

秦郡名,地辖永平、承德、朝阳、锦州、新民一带,在辽宁与河北间。

65、平原堂:东方。

汉郡名,在山东旧武定、济南二府之西,及乐陵、长清带,即平原县地。

66、顿邱堂:葛、司空。

春秋卫邑,在河南省浚县。

67、弘农堂:杨。

汉时郡名,在河南省灵宝县境。

68、百济堂:福。

春秋时国名,在今朝鲜半岛。

69、内黄堂:骆。

汉时县名,今河南省内黄县地。

70、江陵堂:熊。

春秋时楚郢都,汉置县,宋改都,今湖北江陵地。

71、巨鹿堂:魏。

秦郡名,晋为国,今河北巨鹿、宁晋一带。

72、兰陵堂:兰。

晋时郡名,在山东峄县,南朝宋移昌卢,在滕县境。

73、解梁堂:关。

春秋时晋邑,地领山西解县、临晋、虞乡诸地,后汉关羽,即解人也。

74、燕山堂:窦。

辽时燕京,宋改燕山府,地领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。

75、武功堂:苏。

汉郡名,在陜西郿县境,今设武功县。

76、始平堂:翁、冯、庞。

晋郡名,三国魏改始平,在咸阳附近。

77、梁国堂:墨、桥。

汉时梁国,后魏改郡,唐改宋州,在河南商丘县境。

78、济南堂:伏、宁。

汉初置郡名,即今山东历城县境。

79、平昌堂:红、孟、管、离。

三国魏置郡名,治安丘,在今山东安丘县地。

80、濮阳堂:爰。

汉县名,后魏改郡,即古帝丘,在河北濮阳县及山东濮县一带。

81、噤李堂:崔姓。

郡望清河崔氏,今河北省清河一带崔 82、俊逸堂;鲍姓。

请问杨姓的堂号有哪些?

杨姓有以下堂号:

弘农堂、河东堂、东海堂、安阳堂、关西堂、梅溪堂、知本堂、仁本堂、报本堂、培本堂、端本堂、崇本堂、务本堂、敦本堂、敦睦堂、敦彝堂、敦(惇)伦堂、光裕堂、垂裕堂、庆义堂、尚义堂、存义堂、孝义堂、孝思堂、敬思堂、永思堂、序思堂、思乐堂、太和堂、泰和堂、诒经堂。

绍经堂、绍兴堂、绍美堂、绍先堂、启先堂、承桂堂、承泽堂、衔鳣堂、兆鳣堂、鳣庆堂、鳣瑞堂、瑞雀堂、一本堂、一合堂、双环堂、双梧堂、三鱣堂、三联堂、三德堂、三松堂、四知堂、八行堂、世勋堂、世清堂、世德堂、成德堂、绍德堂、崇德堂、树德堂、如德堂、怀德堂。

清德堂、德新堂、德润堂、彝叙堂、叙伦堂、亦厚堂、遗厚堂、遗道堂、遗直堂、寿白堂、清白堂、清渔堂、怀清堂、诵清堂、彦清堂、留清堂、留耕堂、留余(馀)堂、庆余(馀)堂、庆义堂、克勤堂、鸿仪堂、鸿山堂、北山堂、见山堂、福山祠、道南堂、赐书堂、新杨堂。

教忠堂、缵绪堂、缵费堂、翼善堂、佑启堂、文运堂、白云(云)祠、怀云(云)堂、耕心堂、聚珍堂、溯源堂、肇修堂、应复堂、笃宗堂、谦益堂、柱国堂、味叶堂、著荐(荐)堂、亲亲堂、亲逊堂、椿荫堂、萼辉堂、荣华堂、华鄂堂、忠武堂、明远堂、宝俭堂、盐田堂、同志堂、问安堂等。

杨姓起源

杨姓,中华姓氏之一,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(今山西省洪洞县),为隋朝、南吴的国姓,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。杨伯侨为得姓始祖。

杨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位列第16位。至2015年2月,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,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。其中,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,是杨姓第一大省。

“杨”是太阳的意思,由“木”和“昜”组成。“木”指扶桑,也称杨树,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(在今连云港云台山),“昜”古同“阳”,是“日升汤谷”的形象描写。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,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,最终形成了姓氏。